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8:30 点击次数:119
中美接触开始前,中方先行定下规矩。而美财长也已经做出让步,声称拟取消部分对华关税。中方到底定下了什么规矩?美财长又具体做了些什么?
众所周知,在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,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之后,不久前,中方终于同意与美方展开接触。但在正式接触之前,中方也已经先行定下了规矩。
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原来日前,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明确表示称,“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。如果美方真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,就应该停止威胁施压,在平等、尊重、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。中方绝不会接受美方说一套、做一套,更不会牺牲原则立场、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。”
有专家分析称,中方提出的 “停止威胁施压,在平等、尊重、互惠的基础上对话”,为谈判设置了合理且必要的前提。贸易关系本应是互利共赢的,然而美方过往的关税战,以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强行打破贸易平衡,不仅损害了中方利益,更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。只有摒弃威胁施压,回归平等对话,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。这种要求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,更是为国际经贸合作树立规范,防止强权政治破坏市场规律,保障各国在公平的环境中开展贸易往来。
“中方绝不会接受美方说一套、做一套”,这句话直指美方在国际事务中惯有的表里不一行为。在过去的经贸互动中,美方多次违背承诺,谈判达成的协议常常因美方单方面毁约而失效,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信任基础。中方明确表态,就是要向美方传递清晰信号:任何试图通过欺骗、背信弃义来获取利益的手段都不会得逞。只有建立在真诚互信基础上的谈判,才能达成可持续的成果。
拒绝 “牺牲原则立场、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”,凸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。在国际舞台上,中国始终坚守原则,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公平正义。经贸谈判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博弈,更是价值观和国际秩序的碰撞。中国不会为了一时的协议而放弃原则,这既是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国家利益的捍卫,也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守护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中国的坚守为国际社会注入了稳定力量,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,让各国看到,在面对强权时,坚定立场、维护正义是可行且必要的。
中方在与美方正式接触前定下的这些规矩,并非阻碍谈判进程,而是为谈判的顺利开展和达成有效成果奠定基础。这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国际责任做出的明智决策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经贸谈判中的底线和态度。未来,随着谈判的推进,中国也将继续秉持这些原则,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,推动构建更加公平、有序的国际经贸新秩序。
与此同时,面对中方鲜明的立场和态度,美财长也已经做出让步,声称拟取消部分对华关税。据悉,日前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对外表示称,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儿童汽车座椅、婴儿推车、摇篮以及其他婴童出行必需品,豁免最高达145%的中国商品关税。
美财长释放关税豁免信号,恰似谈判桌上递出的橄榄枝,折射出中方坚守原则带来的积极效应。这一转变印证了唯有尊重规则、正视现实,才能打破僵局。但美方局部调整的诚意仍待验证,毕竟经贸关系的修复需系统性突破,而非选择性妥协。中方以静制动的策略,既为对话预留空间,也向国际社会证明:在捍卫核心利益时,中国有智慧把握节奏,有底气应对博弈。未来,谈判的走向仍取决于美方能否真正摒弃零和思维,唯有在平等互惠的轨道上相向而行,中美经贸关系才能走出迷雾,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。